日前记者从广州市交委了解到,截至7月底,广州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已超过80万辆,并出现车辆扎堆、乱停放、阻碍通行等问题。为此市交委约谈6家平台企业,重申“停止任何形式的新车投放”。
新车不能“进城”,那能否“进村”呢?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共享单车需求旺盛的城中村,大量单车的涌入也成为管理痛点。其中,更有部分城中村明令规定“禁止共享单车入村”。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已到了一个转折点,企业需要从此前圈地扩张的“1.0阶段”,向精细化管理的“2.0阶段”转变,联合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力量做好管理,才能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乱象 “拆迁村”里共享单车扎堆成山
珠江新城CBD旁的冼村。“这里应该是全广州共享单车摆放最乱的地方。”一位村民抱怨,大量共享单车堆满大街小巷,已经影响到居民生活。
这里可说是共享单车乱象的“集中地”:在冼村路口,记者不时可以看到村民骑着共享单车出入;巷子深处,狭窄的街道、空旷的工地和废弃的楼房,四处可见堆成山的共享单车,越往深处走,被乱丢乱放的越多。
据居民介绍,一些人把车骑进来以后,随意丢弃在街道边,阻碍交通,于是被挪到一边的空地上。记者在冼村市场边看到,堆起的共享单车“山”将近3米高。
一位居民向记者抱怨,虽然隔三差五会见到运维人员来拉走坏车和一部分堆积的单车,但没过多久又会堵路,而且村子里的废弃楼房里堆的车更多,根本运不出去。
一位阿姨表示,车辆多半是村民傍晚下班骑回村里,由于早上上班巷子里人太多,很难骑车出村,这些车就被堆在这里,无人问津。
措施 多个城中村明令“禁止共享单车进村”
由于乱象丛生,广州已有越来越多城中村向共享单车“亮起红灯”。
“对不起,共享单车不能入内。”8月初,记者骑共享单车来到天河棠东村,村口一名60岁左右、戴着红色袖子的执勤人员拦住了记者,让记者把车停在村口外一小块空地。在他身旁的显眼位置,一个蓝底白字公告牌写着:“从2017年6月1号起,全面禁止共享单车进入我村,敬请原谅!”
“禁止共享单车进村,在村口处统一设置停放点,是对共享单车的规范管理。”棠东村所属的棠下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禁车之前,村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生命危急,叫来的救护车被乱停乱放的单车堵在村外。后来,多亏了村民帮忙把单车挪开,救护车方可进去接人。“不能让车子堵住生命通道啊!”该负责人说。
此外,据居民反映,以前人人都把车骑进来,又不骑出去,堆在村里并不宽阔的道路上,严重影响出行。而且,小偷还会借助堆放在楼下的单车,爬楼入屋偷东西。一位大伯表示,在实施禁令后,感觉道路变宽了很多,在治安上也有保障了。
“以‘一刀切’的方式来解决村内共享单车淤积问题实属无奈之举,”棠下街道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几个月来,除了棠东村外,包括海珠区鹭江、康乐大社区,天河区石牌村、程界东村等城中村先后发布公告:全面禁止共享单车进入村内!此外,包括TIT创意园、海珠创意产业园等创意园区也发布了类似公告。
专家 “一刀切”只是权宜之计“共享”更需“共治”
对于城中村禁止共享单车入内,广州一家共享单车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理解”。
不过,他认为,共享单车可为村民的出行提供很大的便利。相比“一刀切”的做法,他更希望街道办或村委会可积极与企业接触和沟通,研究符合该村实际情况的解决办法。
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叶林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广州市交委禁止企业投放新车,还是部分城中村禁止共享单车入内,均说明了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已到了一个转折点。“行业已经从此前圈地扩张的‘1.0阶段’,向精细化管理的‘2.0阶段’转变。”叶林说,“现阶段,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做好存量管理。”
叶林认为,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广州多数城中村居民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便利。尽管由于行业此前的快速扩张,给城中村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难点,但从长远来说,“一刀切”只是权宜之计。“目前,很多城中村在进行微改造,那他们就应该把村民的需求考虑进去,在村里新增一些停车区域。同时,也可以与平台企业沟通或签订合作协议,对于一些管理难点的区域,让企业派人定期清理。”
他还表示,企业也应对调度方式进行转变,不单单靠运维人员,而是通过“免费骑行”或“红包奖励”等创新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鼓励市民进村把积压的单车骑出去。
广州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阮晓波也认为,“一刀切”只是城市原有配套跟不上行业发展的短暂性措施。在国家层面和不少城市均发布新规“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门、平台企业及社会力量应积极联动,形成“共治”的局面,让共享单车继续为城市的绿色出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