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覆盖范围继续扩大,2018年全市将创建300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小区。近日,记者走访了黄埔区多个小区,观摩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地情况。
如今,多种多样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出现在广州不同的小区里。将分类好的生活垃圾准确投入回收设备,称重计算价值后,居民的支付宝、微信等个人账户就能实时收到资金;每天用的垃圾袋也开始有二维码了,扫码后把垃圾投入相应投放箱,立马就能得到可以兑换物品的相应积分……“一个矿泉水瓶也有一毛多呢!”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习惯对家里的生活垃圾打起“小算盘”。
分类投放 实时提现
在联和街黄陂社区,名叫“呐吉岛”的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受到居民的欢迎。只要在家里把生活垃圾分好类,到呐吉岛准确投放垃圾,居民的个人账户上就能立刻多一笔“回收”资金。
记者在现场看到,居民通过APP二维码扫码登录,回收设备就会自动打开,根据箱体提示,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值得一提的是,该设备对资源垃圾分类达13种,箱体上有丰富详细的图文提示,精细分类程度高。投放成功后,回收设备立即通过称重功能计算价值,以资金的形式实时返还至居民APP的个人账户中。居民不仅可将这部分资金提现,还可用在其APP网上商城购买日常用品等。不但如此,每分类投放1公斤垃圾,企业便会对应捐出1分钱,这也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参与率。
除了联和街黄陂社区,黄埔街黄埔花园、萝岗街科城山庄也已引入“呐吉岛”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据统计,截止12月26日,运营159天以来,联和街黄陂社区智能回收机注册户数共723户,投放人次共1.9万余次,回收可回收物达43吨。同时,黄陂社区还提倡在居民家庭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如此可以利用厨余粉碎机直接将厨余垃圾粉碎排走,最大限度减少了垃圾。
垃圾袋上也有二维码
饮料包装、宣传海报、产品介绍……印有二维码的物品比比皆是。但是你见过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吗?
在鱼珠街保利学府里小区,大部分居民正在使用的就是这种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居民每月可免费领取两卷垃圾袋,一卷为绿色、一卷为灰色,分别用于装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你可别小看这每个袋子的二维码,在进行垃圾投放时,智能垃圾箱扫码成功后就会自动打开,投放成功后,后台会自动记录投放时间、重量等数据。而当居民投放错误时,智能垃圾投放箱内通过监控设备和二维码信息可追溯源头,及时提醒居民正确投放。除了扫码投放,每个居民还可通过智能卡以及手机来投放垃圾。同时该设备设置了“满溢报警”系统,及时通知工人清理,避免“爆仓”。
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小区共设置了6个智能回收箱,已有560户居民领取了智能卡,通过2个多月运行,居民投放准确率达到80%以上。除了鱼珠街保利学府里小区,长洲街黄船社区也已使用此类智能回收箱来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智能回收箱根据重量换算成相应的积分兑换礼品,居民参与积极性很高。据悉,目前其他一些样板小区也正与智能回收公司进行对接,准备安装智能分类投放系统,利用科技的手段,实施精准分类,助推强制分类小区建设。
积极探索分类模式
“鼓励居民用垃圾换积分,用积分换生活用品,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率。”联和街街道副调研员谭培基介绍,为了巩固完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联和街结合不同区域和人群特点,选择简单易行、便于民众接受的分类方式,并明确分类投放模式,促进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积极推行智慧分类工作,狠抓源头减量,做到各类垃圾分类有去处。
据了解,黄埔区样板小区创建工作正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原则,遵循精细化、标准化、品质化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四分类”体系,有效推进精准分类样板小区建设工作。
下一步,黄埔区将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入户宣传,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管理的新路子,运用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概念,以垃圾分类容器智能硬件设备+管理云平台的模式,通过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积分累计等相结合,实现“源头分类减量、末端分流处理、资源全回收”的分类目标。同时,积极引进企业,推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运作模式,选取优质企业进行合作,深入挖掘垃圾源头减量的潜力和空间,拓宽可回收物的回收处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