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亭涌:
人口激增水变黑臭 高科技治理还绿水
采访的第一站是北亭涌。该河涌上游为华师湖,通过暗涵和明涌流经北亭村,全长1820米,明涌段长423米。
北亭村党支部书记梁国坤回忆起儿时北亭涌说,“上世纪70年代,河涌水清清,不仅能下河游泳,还可以直接饮用,用涌水煮饭。”然而此后一段时间,北亭涌污染越来越重,变得又黑又臭。
至于污染的原因,首当其冲的是污水排放增加。梁国坤说,建设大学城前北亭村有4400多人。2003年,因为建设大学城,2300多人搬到大学城南岸的谷围新村居住。随着大学城师生入驻,北亭村急剧膨胀,现在住了8000多人。
“人多了、出租屋也多了。村内主干道上,餐饮店更是增长了10倍,还有部分位于河涌旁边。”梁国坤说,北亭村有4000多栋房子,过去生活和商铺污水直排河涌,导致了河涌污染严重。
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办事处主任黄浩霖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街道全力以赴推进大学城水环境工作,“第一步是截污,河涌两边进行截污。主要为铺设管道、河涌清淤等,去年12月15日,完成截污工程。第二步是水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今年1月20日开始,在该河涌一段区域,通过石墨烯光催化技术,实施河涌生态修复工程,降低河涌有机物污染,彻底消除黑臭。”黄浩霖说,为了根治河涌污染,去年12月起,北亭村开始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预计今年6月份北亭村雨污分流工程将竣工。
现场展板显示,经过治理后的北亭涌,采样透明度为49cm,氨氮为6.12mg/l(不黑不臭),总磷0.88mg/l(三类),溶解氧3.13mg/l。
焦点:光催化帮助水体恢复自净能力
什么是光催化自然净化法?负责北亭河涌水环境治理的科技公司工作人员陈翼解释,具体是通过石墨烯光催化材料在水体应用,从而降解黑臭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快速复氧并激活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水体的自净化功能。这种方法是利用可见光恢复水体自净化;自然光为唯一光源,无需动力装置,无需投加化学试剂或生物菌种。
记者在河涌里看到一张张网,网通过绳索被固定在岸边。陈翼说,石墨烯光催化材料就是附着在网上,“日照越强,治理效果越明显。”
陈翼说,治理前水体呈现暗绿色,散发着臭味。治理后,水体开始变得清澈,异味消失,水中出现蝌蚪以及小鱼,一些水草开始生长。过去河涌边缘的石头是黑臭的,现在开始变黄了,这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正在逐步被降解。“因为这条河涌连着珠江,会有很多鱼儿游过来。现在河涌水质改善了,它们就能存活下来。”
合益围涌:
治理后不黑不臭两岸成绿带 成为学生跑步晨读好去处
合益围涌流经大学城广州大学生活区和教学区,与广大中心湖相连,最后流入珠江。3日,记者在生活区附近流域看到,合益围涌如今一汪碧水,不黑也不臭了,时而还能看见成群结队的鱼,岸边更是绿意盎然,犹如一条长绿带。
广州大学后勤服务处处长梁庆强说,大学城规划建设初期,严格划定了雨水、污水的排水管道,但在后期具体操作中,一些师傅不了解,见管就接,导致雨污混合,加上广州大学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有商业区,污水乱排,合益围涌也因此受到污染。
2017年年中,广州大学负责对合益围涌进行了整治,首先截污,雨污混排改为分离。接着清淤,然后美化,在河涌两边种植上观赏性植物。
广州大学大一学生杨开元说:“我去年9月入学的时候,正值夏天,天气比较热,河涌有一股异味,加上两岸垃圾很多、杂草丛生,环境比较糟糕,大家都不愿意走这边;整治之后不一样了,我现在晨跑、夜跑都会经过这里。”
梁庆强还告诉记者,早上的时候还经常看到有学生在涌边晨读,“如今,合益围涌利用珠江每天的潮汐作用自然更替,保持水体流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小谷围街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河涌水的流动性,还落实河涌补水方案,弥补外江水闸泵站调水补水不彻底的问题,促使水体循环及水系联通,提高河涌自净能力。
规划:上半年水环境全面提升 将大学城打造成治理标杆
下一步,小谷围街将继续切实落实属地责任,全力推动大学城水环境治理工作,2018年上半年实现大学城水环境全面提升,将大学城打造成全市河涌治理的标杆。
首先是全力推进4条保留村自来水改造和截污纳管工程,做到雨污分流,从源头堵住污染源,力保节点工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治水任务。
其次,加快推进河涌两岸环境提升工程,实现水清、岸美景观。对北亭涌进行“一脉、两区、三点”的环境景观提升改造,分别从净化河涌及周边环境,美化、优化景观绿化,重赋村落生命力三方面对河涌栏杆底座、周边绿化、广场、农地等进行“三化”改造。合益围涌沿岸绿化提升方案已完成财政评审,正在挂网招标。
再次,严抓高校错混接整改工作,实现整治全覆盖。小谷围街将全力配合市、区水务局有关督办工作,督促各高校校内水环境治理工作进度,要求各高校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雨污管网错混接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最后,密切监测南亭大社涌、北亭涌水质,关注生态修复成效,巩固黑臭河涌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