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倒塌建筑多数建于90年代中期以前
据了解,汶川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组织了2500多名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评估,发布了震区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砖混结构房屋,较多使用了大开间、大开窗和外走廊等建筑形式,这些结构形式的建筑在重灾区普遍出现严重破坏或整体倒塌,其中砖混结构形式的图书馆、卫生院、医院、中小学教学楼、培训机构用房等尤为明显。
此外,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某些建筑物料的标准较低,抗震性能差,为地震灾害埋下了隐患。根据《报告》,汶川灾区倒塌或严重破坏的房屋建筑中,不少楼板采用的物料,正是90年代中期以前盛行、如今早已被淘汰的冷拔低碳钢丝。1995年开始,国家对水泥和混凝土的标准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而提升了房屋的抗震性能。调查组发现,这次灾区倒塌的房屋中,2000年以后修建的极少。
《报告》还指出,框架结构较为稳固。在未来的房屋设计中,要加强抗震设计。房屋设计体型力求简单、规则、对称。适当鼓励选用钢结构、木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结构形式。
广东新建建筑须抗5-7级地震
2016年6月1日,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正式实施。根据《区划图》,广东省内的连南、连山等地区取消了不设防区,这意味着广东省全省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筑,抗震设防烈度须处于6-8度范围内。
6—8度的烈度是什么意思?一般情况下,一个5级左右的地震,震中区附近烈度可达6—7度;一个6级左右的地震,震中区可以达到7—8度;一个7级地震,震中烈度会达到8—9度,甚至更高;8级地震震中区可以达到10—11度的烈度。这意味着,广东省内新建建筑物须抗住5-7级的地震。
那么,你家房子的“抗震能力”靠不靠谱?市民又该怎么去查询?梁干告诉记者,广东省地震局设置了广州市部分城区地震灾害预测服务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查出建筑的具体信息,比如建筑年代、结构类别、场地类别、震害预测结果等。
比如输入“碧湖阁”,系统会显示“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基本完好的可能性较大,即房屋无需修理即可正常使用。”
梁干表示,该系统主要是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相关房屋抗震信息,比如哪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达标,哪些建筑物需要加固等。“掌握了这些信息,相关部门才好着手解决相应的问题。”梁干表示,市民也可以自行到省地震局查询自己房屋的相关信息,但需提前预约。
梁干透露,除了上述预测服务系统,在过去的五年,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