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减轻科技创新主体负担,从政府“端菜”转变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点菜”;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以结果为导向“撒银子”,使投入带来的市场效益最大化;深入实施科技金融三大行动计划,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昨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第二场广州“践行走前列”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詹德村介绍近年来广州在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动方面的探索与成效。
改变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方式
科技项目和经费的管理,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自2015年开始,广州采取“边破边立”的方式,聚焦科技创新的方向、重点和短板,对原有条块分割的科技计划体系改造整合成“科技创新发展专项”,下设10个计划,从政府“端菜”转变为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点菜”。同时,广州市科创委修订了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改变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解决财政科技经费多头重复检查和监督管理缺位并存的问题。
2017年,广州探索开展项目立项权下放试点,选择一批科技研发投入稳定、科技管理制度健全的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自行遴选形成立项项目,纳入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统筹管理,试点下放项目486项,支持经费达1.08亿元。2018年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开展项目全过程管理权限下放试点,行政审批流程更加简化。
与此同时,广州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的科技经费投入体系。自2015年开始,广州实施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2017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经费达到171亿元,是2014年的3倍。在科技资金投入的过程中,广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导向作用,推动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逐步实现“2个80%”:采用后补助、科技金融等投入方式的经费约占80%,形成结果导向、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支持企业或企业牵头承担项目的经费约占80%,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及对产业支撑作用。
科技金融助科技企业渡过“死亡之谷”
科技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据介绍,广州市科创委主动面向经济主战场,通过实施科技金融三大行动计划,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决策”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实验室到产品,从技术到市场,中间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创新成果无法转化为市场效益的过程,被称为“死亡之谷”。针对这一现状,广州专门设立了科技信贷行动计划,创新金融产品,助力科技企业。2015年,广州市财政出资4亿元设立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面向社会公开征集8家合作银行,通过风险共担方式引导合作银行按照科技贷款专营政策和新型信贷产品模式,为科技型企业发放不低于10倍风险补偿金规模的科技信贷额度,切实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今年5月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备案企业累计超过9000家,已帮助1141家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123.1亿元,授信金额全国最大。
除此之外,广州还实施以新三板挂牌为抓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行动计划,强化生态体系,链接资本市场。2017年至2018年5月,广州新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89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0家,累计数分别达4891家、482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90%。据透露,2018年,广州计划推动新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10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0家,支持企业以新三板挂牌公司为标的开展并购重组,通过企业重组并购打造10家科技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