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立体绿化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第一个屋顶花园就在广州东方宾馆10层屋顶建成。1997年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就规定: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在符合公共安全的要求下,应建造天台花园。该规定一度被认为是全国首例对屋顶绿化作出要求的城市法规。到了现在,广州的天桥簕杜鹃依然“刷屏”全国。
但即便如此,在专家的眼里,广州的立体绿化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广州屋顶绿化与墙面绿化在政策激励和实施管理方面相对欠缺,立体绿化整体发展力量还比较单薄。”在9月19日举行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立体绿化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坦言。他现场公布了上海、深圳、广州三座城市立体绿化强制性政策对比,其中深圳除了屋顶绿化的指标之外,对垂直绿化、桥梁绿化、水岸绿化、非公共类指标等方面都有强制性政策要求,而上海对墙面绿化也有相关指标要求。相比之下,广州只是公布了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实施指引,并无其他指标要求。
此外,在激励性政策方面,上海和深圳都有公布关于实施立体绿化的经费补贴相关标准,但广州目前只是在2015年的《关于推进广州市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意见》中有提到,立体绿化示范点建设经费列入其同级财政年度部门预算,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在新建、改建的桥梁上的立体绿化、与主题工程建设费用一并列入主体工程总决算,并没有进一步的经费补贴标准。
对此,吴硕贤建议,广州应制定关于立体绿化的统一标准和评价、奖励机制,此外,要加强对立体绿化植物树种的研究,特别是台风“山竹”过后广东很多树木倒伏的情况下,要把树种是否抗风纳入到考虑因素当中。
除了优化自身政策之外,与会的多位专家都提出,广东在推进立体绿化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多向新加坡学习。在会上,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司司长许麟济分享了新加坡在垂直绿化方面的一些经验和相关政策。他表示,新加坡对建筑立体绿化出台了多种规划要求和奖励政策,例如屋顶花园面积及绿植盆栽占用面积,不计入容积率计算;额外建筑高度以鼓励开发商将车库设计在地下及在地面增加绿植。此外,为了提高新加坡绿化率,从2009年起,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加建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补贴50%的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安装费用。该政策在2012年后重新修订后,将奖励范围延伸至新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