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垃圾桶从楼道撤除,居民到楼下分类投放垃圾。这种由广州首创的“定时定点”垃圾收运模式,被国内不少城市写进垃圾处理法规,却没有在广州的垃圾分类法规中得以体现。3月27日,广州市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暨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宣布加强推动“定时定点”。记者观察发现,“定时定点”不仅需要基层有恒心去创建,同时也要在细节上满足居民的需求。
“黄埔经验” 从小区传遍街道
会场所在的黄埔区黄埔街道黄埔花园小区,2014年起便实施“定时定点”制度。记者看到,该小区所有住宅楼楼内均不设垃圾桶,每栋住宅楼楼下设置较大型分类垃圾桶;部分住宅楼楼下,更设有居民手机扫码分类投放准确可换积分及变卖低值可回收物的“呐吉岛”智能分类箱;为教导居民垃圾分类,社区会所设有垃圾分类宣教馆;记者到访期间看到,不少居民提垃圾下楼分类投放。
“能够做到这个效果,基层和居民都有努力。”黄埔街道党工委书记黎广宁介绍,2014年黄埔花园初试“定时定点”时,“居民不满垃圾桶撤楼下要求减物管费,有的居民坚持把垃圾扔楼道”。为破解问题,街道引导小区所属物管企业以党建引领坚持“定时定点”制度,同时要求物管加强日常楼道洗扫让居民感受楼道撤桶后的干净,通过近5年的劝导,黄埔花园小区居民分类准确率已达73%,小区每天有大约2.4吨餐厨垃圾、大件垃圾0.4吨。其中可回收物0.25吨等物品不用运到填埋场、焚烧厂处理。自2017年引入“呐吉岛”智能分类垃圾桶后,500多天收集到125.6吨可回收物被回收,居民还因变卖可回收物获得收益。
“‘定时定点’在黄埔花园取得成功,我们把经验用在其他社区。”黎广宁介绍,从2014年至今,街道16个社区,有14个已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工作。
“定时定点” 广州打算这样做
“‘定时定点’模式在广州首创,但广州没有用好,可惜了。”在今年2月27日“广州市街镇餐厨垃圾就地减量处理工作现场会”上,一名参与《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的市城管相关处室工作人员便表示,2014年垃圾分类走在前头的广州,引来其他兄弟城市学习。此后,曾赴广州学习的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纷纷在各自地方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中写下“定时定点”条文。“广州立法时草案也有‘定时定点’条文,后来因担忧难以一刀切实施,所以最终立法时没有保留。”该工作人员认为,如广州能扩大“定时定点”范围,垃圾分类在社区实施的效果会比现在要好。
在3月27日现场会中,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陶镇广,宣布了广州有关“定时定点”的工作安排。对于新建楼盘的生活垃圾投放和收集,将要求按定时定点模式操作;已入伙的物业小区单体楼和各类高低层住宅,被要求根据不同情况开展楼道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为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陶镇广要求以公务员居民为主的天河穗园和荔湾芳村花园小区,带头“定时定点”,并倡议各小区参考“黄埔经验”中的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推广垃圾分类。
微观察
“定时定点”后 要减少垃圾露天堆放
3月27日中午,羊城晚报记者来到被陶镇广“点名”的天河区穗园小区。记者发现,该小区已带头“定时定点”。楼道撤桶楼下设收集点的设置和黄埔花园类似;住宅楼大堂内,贴有广州市固废办要求“定时定点”的公告。投放后的垃圾被环卫工送到南3门旁的分拣点进行二次分拣,装在手推车后露天放置等待收运。
“楼道是干净了,但全部垃圾都集中到1楼。”小区居民陈伯告诉记者,垃圾桶不再放楼道,异味和老鼠确实少了。但扔个垃圾,他需要从16楼搭电梯到1楼才能扔,比过去麻烦很多。而且,据陈伯观察,是否做好垃圾分类,并无人把关。不管分类是否准确,环卫工人均把垃圾拿到分拣点进行二次分拣,大量垃圾集中在南3门一带且露天摆在车内等待装运,对小区环境造成影响。陈伯建议,如长期实施“定时定点”,尽量不要让垃圾集中在1楼某个地方。如确需集中处理,则保持对垃圾的密封性,如用大垃圾袋装好已经分拣的垃圾或者用密封小推车装运,减少垃圾露天堆放的不良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