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广州市水务局在官网发布《广州市流溪河流域综合规划(2015-2030年)》(下简称《规划》),其中透露广州防洪治涝的重点措施以及未来规划,包括新建东湖、龙潭湖、白云中央湿地等五大湖泊与湿地。另外,广州“母亲河”流溪河流域将打造成广州后花园,建设流溪河百里公园。
防洪
全面加固支流堤防
根据《规划》,将建立人水和谐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构筑广州北部防洪安全屏障。流溪河流域的防洪体系由上游流溪河水库、黄龙带水库及下游流溪河干、支流的堤防组成,通过堤库结合,使流溪河干流太平场以下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其它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
流溪河上游,重点通过建设牛路水库、加强水库安全达标、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易灾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中游,重点进行水库安全达标、中小河流治理和流溪河干流治理;下游,重点加强流溪河干流、中小河流治理和内涝区治理。支流犁头咀水、网顶河、小海河、龙潭河、鸭洞河、凤凰河、兔岗坑、沙坑、泥坑和白海面涌等将加固堤防。
治涝
新建5个雨洪调蓄工程
根据《规划》,广州市中心城区、镇区、工业区达到20年一遇最大暴雨24小时不成灾,农田及生态保护区除涝标准达标10年一遇最大暴雨24小时不成灾。
流域将新建、续建、加固水闸102宗,其中加固改造重建水闸76宗,新建26宗,增加治涝面积4.9万亩,达标2.65万亩。
按照布局,从化区流溪河流域内规划截洪沟按“高水高排”的原则排入流溪河。黄埔区的凤尾坑涝区只有局部区域在水面线以下,规划对这部分区域的地面高程填高,不设强排泵站或水闸。白云区以流溪河为承泄区的排涝片地面高程较高,将利用与居住区较近鱼塘改建成人工湖,给人们增加休闲的空间,同时增加区内水面面积及其河涌的调蓄能力。
为增加雨洪调蓄功能,综合补水、景观、娱乐、休闲等功能要求,在流溪河流域规划新建东湖、龙潭湖、塘下湿地、白云中央湿地和白云大田雨洪调蓄湖等5个雨洪调蓄利用工程。据悉,6.25平方公里的广州白云区中央湿地定位为“首个国家级花园型湿地,广州生态新地标”,项目对标纽约中央公园,2017年就开始招标,其中2.53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2018年开工,2020年投入使用。
供水
流溪河、西江、 北江联合调度
《规划》还透露,流域将构筑“流溪河、西江、北江”多水源联合调度系统,以丰补枯、以江济库,优化调配水资源,打造广州北部战略水源。
流溪河上游建设牛路水库等骨干水库调蓄工程,着力增强对天然径流的调控能力。对流溪河下游水资源紧缺地区和水质污染严重的重点地区,通过建设花都北江引水工程,扩大广州西江引水工程覆盖范围,加强水厂并网,恢复流溪河被挤占的河道生态环境用水。
目前白云区部分地区原以流溪河地表水为取水水源的江村水厂,现已改由广州西江引水工程供水,规划白云区的其它地区及黄埔区改由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供水。花都区中心区的供水水源调整为以北江为主要水源。从化区规划流溪河水为主要水源,以黄龙带水库为辅助水源地,形成多水源供水,集约化、规模化供水。
为应对特殊枯水年及突发水污染事件,西村、石门、江村水厂的备用水源从流溪河下游上移至流溪河白云段李溪坝以上水域。
水景观
打造广州后花园
流溪河流域内的文化格局被概括为“一带四区”,其中“一带”为流溪河干流,“四区”分别为从化自然山水区、从化果林兼历史村镇区、花东镇历史文化古迹区、白云历史文化古迹区。
根据《规划》,流溪河流域将建立景观和谐、人水相亲的生态环境体系,打造广州后花园。以绿道、碧道建设为契机,建立生态基础良好、景观环境优美、经济充满活力的复合线型空间。其中流溪河水上绿道整合绿道沿线、广州赛马场及周边旅游资源,开发休闲观光、康体运动等项目,实现水陆绿道相连,打造流溪河百里公园。
5月29日,广州市河长办公布了《广州市碧道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首次披露了全市碧道建设的详细内容,流溪河是广州碧道建设两条支线之一,将串联流溪河森林公园、北回归线标志塔、白云湖等,展现广州特有的生态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