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5个试点街道合计有82个“微心愿”项目已全部完成,主要包括老化管道修理、无障碍通道改造、绿化带改造等等。5个街道试点项目共花费约280万元,其中辖内单位、居民群众自发参与“配餐”,提供约25万元资助微心愿项目。
多方参与决策助力微改造
除了居民自主“下单”之外,“民生微心愿”项目积极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全程指导跟进。居民是“微心愿”的决定方,第三方社会组织是项目的评审方,政府是出资方,社区是组织方,企业是项目实施方。
5个试点街道结合越秀区居民居住密度高、多数社区楼龄高、缺乏物管、公共配套设施老旧等特点,聚焦回应居民多样化需求、活化资源和创新社区治理目标,积极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和专家智力支持,搭建社会参与新平台,开拓社会参与新途径、不断完善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开展政府牵头共治、居民参与共建、社区改造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探索。
“我们改造要走好几个阶段,包括上报专家进行踩点评估、施工后进行验收等,所以居民都非常满意,基本上问十个,十个都说好。”六榕街凉亭坊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巧莲说,凉亭坊社区小广场服务居民多,从八一希望小学到东风路流花湖公园区域,居民都愿意来散步。“受益面广,大家都很支持。”黄巧莲说。
越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期间非常重视专家智库的作用,专门聘请了第三方社会组织全程指导跟进,在专家的指导下,试点街道形成了“聚焦”改造重点社区和“多点开花”惠及大多数社区两种模式,硬件改造、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供给并行,注重和创新党建引领,积极链接社区和社会资源参与,引入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提升项目水平。
据悉,越秀区从2014年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就探索通过开展“三元治理”,在党委政府领导的基础上,广泛发动居民参与、调动机团共治,改变以往政府“单打独斗”的局面,给基层治理注入社会、居民等多元力量,使我们老城区的基层管理服务焕发新的活力。这次公众参与民生“微心愿”是对“三元治理”模式的一个深入探索,也是对发动居民参与、调动居民自治、动员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