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业与市场主体关系密切,各类市场主体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当前,如何帮助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减轻用人成本、解决用工需求?就此,南方日报专访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郭志勇。
南方日报:与去年同期相比,广州市中小微企业招聘发生了什么变化?
郭志勇: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今年1-3月中小微企业招聘单位数量、招聘岗位数量及求职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的下降,主要的原因是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还在迅速恢复当中,企业招聘需求在逐步上升。
广州人社局通过聚焦企业痛点、堵点、难点,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利用采取线上职位发布、线上双选会等线上模式开展招聘,促进劳动者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3月份以来,招聘单位数量、招聘岗位数量及求职人数回升势头明显。
南方日报:为解决企业需求下降,广州市人社局采取了哪些对策?
郭志勇:广州市人社局主要从社保降成本、稳岗政策、就业补贴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大力营造“稳就业”格局,进一步促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降低社保成本。落实社保费“免、减、降、延、缓、保”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大型企业等单位实施社保费免征、减半征收等政策,同时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落实稳岗政策。实施困难企业的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继续实施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政策。进一步研究扩大租金减免、稳岗补贴等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适当延长政策优惠期限。
三是发放就业补贴。对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给予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并对受疫情影响人员延长补贴期限。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主动减免入驻在孵创业企业(团队)租金的运营主体,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
南方日报:广州在保障企业用工、稳岗就业的重点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郭志勇:我们一手抓用工保障,一手抓援企稳岗,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出台实施更有力度的就业优先政策。出台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等多项政策,发放就业、社保、培训、见习补贴等,特别为生产、运输防疫物资的企业提供用工和招工补贴,支持其稳定发展,安排38.98亿元用于支持就业创业。
二是解决重点企业用工难题。成立市、区两级人社部门推进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强化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建立市、区两级局领导挂点服务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机制,制定短、中、长期用工解决方案,开展“三问”(问企业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当前突出困难、对人社部门有关政策和服务的意见建议)、“三送”(送关怀、送政策、送服务),为企业稳定用工提供服务保障。
三是“点对点”专车专列接送务工人员。积极与劳动力输出地和辖区企业对接,安排“点对点”专车专列接送务工人员返岗,确保每一车次“出发有组织、健康有监测、运输有保障、送达有交接、全程有跟踪”。同时,持续做好精准就业扶贫。
四是实施阶段性社保政策。采取阶段性“免、减、降、返、延、缓、保”措施,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同时确保社保权益不受影响、社保待遇如常享受。
南方日报:接下来,广州市人社局在“保就业”方面有何计划?
郭志勇:未来一段时期,广州市人社局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稳就业、保就业,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经济增长内在动力。
一是以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确保广州就业局势稳定。2020年,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万人以上,广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二是以更大力度做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进一步密切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加强劳务供需对接,做好湖北地区人员返穗返岗工作,进一步提升网络招聘活动的实效,加强用工余缺统筹调剂,确保解决好企业用工需求。
三是以更大力度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技工院校基础作用,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羊城行动,发挥好三大工程就业缓冲器和人才储备库作用。
四是以更大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落实对高校毕业生的各项补贴,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收高校毕业生规模,支持灵活就业等多元化就业。优化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力度。
五是继续实施对受影响企业援企稳岗政策。据了解,目前国家和省正在制订今年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即“受影响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帮助受影响企业稳定岗位,渡过难关。政策出台后,广州将第一时间启动实施,加快审核速度,确保尽快发放。
六是以更大力度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增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统一服务标准和业务流程,提升就业服务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持续强化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加强沟通对接和信息共享,提高服务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