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建设:提供尖端科技落地广州的应用场景
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系统在非接触、24小时运转的情况下成批量进行额头温度检测;智医助力电话机器人一小时拨打 10 万通电话外呼帮助医生寻访;智慧教育远程教学系统实现停课不停学……广州市政协委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华南公司总裁杜兰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疫情防控上进行了“降维”打击,展现了科技力量。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更进一步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杜兰表示,这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
“当前,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在硬件的建设上如火如荼,但是在软环境的建设上,比如支持服务体系、人才体系、 创新体系、生态建设等方面存在投入不足,没有明确政策引导。”她认为,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时代背景下,广州要向入驻的企业公平地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如政务、医疗、 教育、司法、客服等领域。
在今年的营商环境3.0改革中,广州提出将支持创新创业创造载体建设,打造更多新技术应用场景,深化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场景应用,聚焦“人工智能+”形成不少于60个技术领先的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疫情之下,广州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也面临极大挑战。在为助力民营企业重整旗鼓建言献策时,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认为,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数字化建设去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一方面,这为民营企业开拓发展空间提供了新赛道,另一方面,此举也将利用广州现有载体,为区块链等技术找到落地场景。
丘育华指出,要将大型企业已落地应用的区块链技术引入中小微企业。“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公共服务和实体经济等领域均已开始落地应用,其中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等传统大型互联网公司已形成区块链产业基础领域主力军。”丘育华说,广州要引导区块链技术跳出超大型企业,普惠到中小微企业中去。
规则衔接:统一各区港澳企业扶植政策标准
近年来,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科技园里,多了港澳青年的身影。他们在经由这里认知、熟悉并热爱广州。其中不少人,已经开启了创新创业实践。以今年3月开业的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为例,目前已落实进驻企业意向25家,其中6家澳门企业已签约,3家已完成注册。
对此,广州市人大代表、该科技园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金维刚坦言:“广州能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选择,更好的生活质量,较低的生活成本,完善的服务配套,产学研的合作空间和产业上下游的协作空间也十分广阔。”
港澳青年入驻是广州营商环境开放包容、接轨国际的缩影。金维刚在分析如何进一步吸引港澳青年来穗创业时说:“统一各区港澳企业扶持政策标准,减少盲目竞争,以市场化方式,合理配置港澳企业资源。”
今年初时,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便指出,将打造国际营商规则衔接高地。其中包括以服务业为突破口,先行先试扩大开放举措,创新外资项目落地机制;实行“包容期”管理,建立容错机制;建设粤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等。
“‘办理破产’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启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胡育新介绍,在全国41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的有关营商环境测评中,广州“办理破产”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
对标世界银行“办理破产”指标下的“回收率”“启动程序”“管理债务人资产”“重整程序”“债权人参与”等五个子指标,胡育新同时指出,在执行案件转破产审查方面,广州仍有较大可推进空间,尤其是在执转破的衔接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