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为保障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融资需要,东莞精准纾困打出稳外贸金融组合拳,从“稳外贸20条”到“50亿元专项资金”,一系列助企撑企的“硬核”措施,为外贸企业注入金融活水,保障“东莞制造”产业链稳定供应的“营养供给”。
600万“支小再贷款”一年为企业节省10多万利息
自疫情发生以来,位于长安镇的海威纺织手袋科技有限公司面临发展困境,出口几乎陷入停顿,无奈之下企业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生产疫情防控所需的防护服。然而,改造生产线急需一大笔资金,在获悉企业的融资需求后,东莞农商行通过“支小再贷款”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了600万元贷款,利率低至4.05%。东莞市海威纺织手袋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监曾镇嵩告诉记者,“之前年利率是百分之六点多,农商行充分考虑到疫情的原因,这次年利率是百分之四点多,六百多万一年能省十多万的利息。”资金的迅速到位大大缓解了海威纺织的生产经营压力。
疫情期间,稳企业的关键是为其解决“输血”难题。为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东莞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了货币政策工具箱,如将“支小再贷款”还款周期一年一转改为三年一转,抵押合同期限由三年改为六年。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也让企业感受到了优质的金融服务。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长安支行市场部办事员尹效辉说,“以前企业一年一转,需要每年筹款还贷款,现在银行推出了无还本续贷产品,只要申请续贷就可以不用先还本,从而减轻他们筹钱还本的压力。”
36家金融机构成立“战疫”联盟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市人大代表、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刘建俊表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市金融工作局会同中央驻莞金融监管部门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组建市金融调度组,并推动辖内36家金融机构成立“战疫”联盟,以战时状态快速响应企业融资诉求,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而持续“输血供养”。
东莞各项贷款余额达11298亿元 增速居全省第1位
截至今年4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1298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居全省第1位,比年初增加1166亿元,创历年同期新高。其中,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68.5%,外贸企业贷同比增长74.41%,成为东莞稳住并扩大信贷投放的“基本盘”。截至5月末,辖区已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共110亿元,重点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企业和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贷款。
市金融局指导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为受疫情影响的优质企业预留200亿元信贷额度,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综合贷款利率下浮10%,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贷款投放规模增长10%以上。优化转贷续贷服务,将前期设立的莞企转贷专项资金的使用利率按转贷银行新发放的贷款利率下浮50%计收,今年以来莞企转贷专项资金已成功运作106笔,累计放贷金额32.64亿元。 推广省“中小融平台”,目前东莞地区已有24家银行机构上线,发布89款线上金融产品,授信金额5.54亿元。企业通过东莞金融“战疫”通平台融资需求申请共计1263笔,其中银行已对接的有1192笔,合计授信金额2.96亿元。
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林海川说,东莞是全省唯一同时拥有银行、信托、证券总部的地级市,他建议可整合全市银行、信托、证券、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资源,投放在更有效率的领域以及政府引导投资的领域上,利用金融科技等创新手段,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和多元化融资渠道,全面提升金融质量和金融竞争力。
林海川表示,企业融资一般是通过优质资产的抵、质押,但抵押率普遍偏低,在50%到70%不等,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偏高。在当前艰难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迫切,建议在提供优质资产抵、质押的前提下,提升资产的抵押率,让企业用相同资产抵质押,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来确保企业正常经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针对中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品的现实,可以推出创新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融资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服务,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率,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