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农民群众发财致富“不找神婆找支部”,“培养一个厨师,致富一户村民”,一批农民主播、“头部”网红成长在田间地头……受惠于“遍地开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在从化区渐入人心。这里正在发生的“看得见的变化”,不过是过去两年多以来,广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上的一道缩影。
如今,270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全市,使广州实现了党群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0%融合,构筑了“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经验:瞄着群众需求做、奔着矛盾问题去
总结两年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广州首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推进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试点打造基层学习宣讲品牌,建立专家学者、思政教师、基层百姓、青年先锋“四个100”理论宣讲队伍,创设“乡村大喇叭”“大榕树下”等一批基层学习宣讲活动;组建宣讲团和宣讲小分队182支,开展宣传宣讲9100余场,编印文明实践系列读本40余种56万册,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防疫进行时”“最美逆行者”等15个系列网上直播活动,累计吸引3460万人次在线观看——让理论宣传教育在文明实践中热起来、活起来。
记者获悉,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过程中,广州市委将试点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各试点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中心主任和志愿服务总队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做志愿服务,初步形成了“三级书记带头抓、各个部门齐落实”的工作格局。
盘活资源,构建“一站多点”网络化阵地体系,是广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一大特色。为此,各试点打通部门壁垒,统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立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和“实践驿站”,将散落在全市各部门的各类文化服务阵地纳入文明实践阵地,构建“一站多点”、区镇村三级联建的网络化阵地体系,有效拓宽了文明实践的覆盖面。
如何精准对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广州交出了阶段性答卷:各试点瞄着群众需求做、奔着矛盾问题去,拓宽与农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联系沟通渠道,借助学习强国、新花城APP、微社区e家通等平台在线上进行直播或微信推文传播,发动干部群众随时随地了解、参与相关活动,不断扩大文明实践活动的到达率和吸引力。
如今,“广字号”志愿服务品牌逐渐打造成型。广州已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盟,并在各区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3400人组成的专业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伍,将志愿服务资源直接对接镇街文明实践所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中心(所站)统筹超过200万人次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据统计,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广州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707个,其中实践中心17个、实践所174个、实践站2516个,打造了一批有特色且可复制的先行示范点,构筑了“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方向: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路没有终点,广州将下一步的目光投向“在哪做”“谁来做”“怎么做”“做长久”四个方向。
为文明实践“在哪做”找准锚点,广州正调动各级力量,探索将现有资源阵地激活、整合、下沉、共享,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新时代宣讲师”计划壮大基层宣讲队伍,推动科学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生活等相结合。省市优质资源机制化下乡、制度化安排、渐进式推进,通过公益创投、项目大赛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孵化培育,打造了越来越多群众急需、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库。发挥全市11个融媒体中心作用,打造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街镇文明实践所站承办各类线上活动,使线上线下互动呼应渠道更畅通。
文明实践事关社会发展、民生福祉,该由“谁来做”?广州提出要发挥志愿者的主力军作用,产生一人、一地引领带动一大片的“乘数效应”。首先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各级党委领导,提供政策支持,激发基层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力。接着要动员企事业单位创办文明实践站点,加强从项目设立、人员招募培训、组织实施到评估优化的全流程管理。最后则要完善保障措施,增强志愿者获得感、荣誉感,引导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基层。
回应文明实践“怎么做”的问题,广州以“实”字为先,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务实、平实、扎实的作风,缩减与市民群众的距离。市文明办在实践中强调供需对接,探索老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模式,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特困群体开展服务,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活动,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文明实践要“做长久”,广州市首先将继续压实各级党委一把手责任,破除一阵风、走过场、运动式等“官样文章”。然后由各区发挥“指挥部”作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