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开学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荔湾小学、广州市湾区实验学校、广铁一中天峰中学等一批优质新校迎来首批新生。
不难发现,这些新学校的布局,与广州产业发展、人口增长相匹配,发挥教育资源在城市新区建设、产城融合、乡村振兴方面的战略引导作用。
“广州在全国率先试点‘多规合一’,将城市空间、城市建设、教育供给配置等统筹规划,保障教育用地。”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说,广州舍得拿出最好的地办教育,努力做到“产业到哪里,人口到哪里,好教育就到哪里”。
天河智谷片区引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办学学校;广钢新城启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荔湾小学;中新知识城启用义务教育九年制学校广州市黄埔区会元学校……今年,广州教育动作频频。
近年来,广州人口规模、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布局。为此,广州实施中小学校三年提升计划和《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预计到2020年新增18.75万个中小学学位和17.53万个幼儿园学位。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城市开发难度大,新增学位数量多,地从哪里来?
华山鹰介绍,从2013年开始,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特大城市基础教育设施布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成果已纳入到全市“多规合一”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目前,这些学校正逐步从规划变成现实。
“‘多规合一’代表着,广州每拍卖一块地,都要听取教育部门的意见,都要规划好教育用地。”华山鹰说,正因如此,在新开发土地中,教育用地得到保障。同时,广州抓好新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工作,督促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在住宅首期工程预售前先行验收,并在住宅区建设进度过半时介入,确保幼儿园质量、移交方面符合标准。
南村小学改建为花山镇第二幼儿园、小埗小学改建为花山镇中心幼儿园、区横潭小学撤并后改建为公办幼儿园……近年来,为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广州花都区重新调整学校布局,将小学校舍“腾”出来开办公办幼儿园,增加城区公办幼儿园学位数量。
老城区学校用地不足等问题,是广州教育的难题之一。华山鹰介绍,广州编制全市基础教育设施布点规划,改变以单一办学层次为对象的规划模式,对学前到高中教育资源进行增存结合“一盘棋”整合,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统筹,大力挖潜改造现有教育设施。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设施撤并方面进行整合,按照“盘活一批、外迁一批、更新一批”的思路,重点补充老城区教育资源短板,比如将部分中心城区不达标高中外迁后,作为初中和小学用地;部分麻雀学校调整为幼儿园用地,实现全链条整合。
“腾笼换鸟”、资源共享,广州各区不断挖潜,破解办学用地难题。
天河区在广州市率先试点微小型幼儿园。“孩子在家门口上幼儿园,接送方便,教学质量也不错,我们很放心。”家长王女士的孩子2018年入读广州首个微小型幼儿园卉华幼儿园。她说,华景新城是个大型社区,幼儿园学位十分紧张,微小型幼儿园政策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越秀区则编制了幼教联盟发展五年规划,推广“东方红幼教联盟”成功的经验,继续选取15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分别组建2至3个各具特色的幼儿园教育联盟。支持各联盟园根据各自优势,创建场室资源,设施设备资源等共享清单,促进联盟园之间的共建共享共成长。
【记者】马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