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近日,某企业法定代表人何先生来到市民服务中心自助服务区,办理企业登记档案查询业务,经过身份认证后,不到几分钟时间就将企业登记资料打印出来了。“提交资料、预约、排队等流程都免掉了,有需要的可以到自助终端自主查询、下载、打印,既简单又方便。”何先生高兴地说道。甚至,这一服务还能通过“莞家政务”APP 、“粤商通”APP直接办理,满足市民“足不出户”把事办成的需求。
何先生赞不绝口的便民服务,是东莞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的有力见证!2019年以来,我市以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经过一年努力,我市“数字政府”数字底座已形成支撑能力,配套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数字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服务高效化、便捷化。
不动产全流程电子化登记模式是展现东莞“数字政府”建设成效的案例之一,紧贴“购房置业”这一民生大事,市民服务中心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实现“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转变。
过去,受制于市镇二级审核架构,商品房登记等业务办理流程复杂、审核环节较多,耗时费力,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2019年起,我市开展“数字政府”建设,按照“一件事、一级审核、一个环节”办理的模式,在市民服务中心设立不动产业务专区,首创不动产业务综合窗口,同时全力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打造不动产虚拟窗口全程电子化登记和实体窗口全程电子化流转的业务模式,实现一手商品房签约、备案、按揭、抵押、办证流程由过去的1-2个月改为全程网上即时办理,市民服务中心办理商品房业务全程一窗受理、一级审核、一个工作日办结,最快一小时内办结,大幅压减业务时限、办理环节、收件材料、跑动次数和办事成本。
一组数据显示,改革前,购买商品房从签约到办证,全程办结时间约为30天,业主需跑腿6次,房地产开发企业跑腿3次,银行跑腿6次,镇街登记部门跑腿8次;改革后,全程办结时间缩短至2-3天,业主只需跑1-2次,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镇街登记部门等实现零跑腿。此外,通过不动产登记部门在线系统和微信公众号办理交易登记业务,已实现纸质材料零提交,业主零跑动,1个工作日内可出电子证照,最快1个小时可办结出证。
“所有快捷高效的背后,是我们对群众微小需求的回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政府”的建设,提升了数字服务水平,“群众办理不动产业务不再像以往那样,被一道道纸质材料和繁杂的手续包围,真正做到简化流程、高效办理。”
今年2月3日,市民服务中心即对外开放,镇级政务服务中心不久也相继恢复窗口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当口,全市政务服务系统为何能做到快速、精准防疫?答案或许可以在“粤康码”中探寻一二。
“扫码”出入公共场所是疫情期间常见的做法。在市民服务中心,市民进入大厅前将个人“粤康码”对准闸口的机器,随着一声清脆的“滴”声响起,显示绿码即可快速通过。这背后其实充分发挥了政务数据大脑的数据中枢作用,市民在平台认证身份后,后台可充分利用数据大脑的分析能力,辨别分析后生成红码、绿码。同时,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还可以将这些数据汇集整理,最后共享到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相关部门,为全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积极作用。
“粤康码”的上线开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靠了东莞乃至广东“数字政府”建设积累下的基础。一年多以来,东莞基础性工程稳步推进,至今已初步形成了集“云数网”于一体的“数字底座”。
特别是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继续推进政务数据大脑暨IOC项目建设,完成了一湖四平台(即数据湖、大数据基础平台、大数据汇聚平台、大数据治理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数据分析应用、数据标准等内容的建设工作,汇集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由启动初期的2400个增至6727个,汇集的数据总量由14亿条增至65.05亿条,为我市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依靠数字技术,市民服务中心还创新疫情期间的服务方式,推出了2802项“不见面审批”事项、198项“延期后补”服务清单及“周末延时服务”。同时,为满足企业及办事群众疫情期间的办事需求,还陆续上线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专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栏”“六稳六保企业专区”,精准推送惠企政策,以“数字政府”建设成果助力复工复产。(记者 冯灿宇)(来源:东莞时间网 )